![]() |
||
|
|
我市各级残联开辟绿色通道支持残疾人就业工作于康华按摩所的陈建明,是一位失去光明却没有失去信心的按摩师。当初,在残联的热心帮助下,通过自己不懈的努力与摸索,掌握了按摩这一特殊技能,而今凭借着一双勤劳的双手,把自已的生活蓝图勾画得日益多彩。现在的他,每天穿着干净得体的衣服,在按摩所里接待着来来往往的顾客,他高超的技术得到了许多人的青睐,感觉自己越来越被人尊重,他不无感慨地说:“虽然我是残疾入,但只要挺起腰杆做人、脚踏实地做事,就会被人们认可。被人们尊重。”在我市,街边的擦鞋工、按摩所里的按摩师甚至有些是脚踏缝纫机的残疾人,他们都生活得越来越充实,能掌握一技之长,做一个对社会有用的人,他们由心底里感谢党和政府的关心,感谢自己有个好“娘家”——残联。 多年来,我市各级残联工作者从解决残疾人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着手,千方百计为残疾人事业的发展开辟绿色通道,积极鼓励扶持残疾人自主创业,许多残疾人在充分享受党和政府的各项优惠政策的同时,通过自己的奋力拼博,自强不息,谱写了一曲曲感人动听的创业之歌。仅去年就选送了6名盲人到省按摩指导中心培训,为3名盲人按摩人员申办到了中级技术职称,大大增强了残疾人就业的竞争能力。 积极铺就创业平台,通过创业带动就业。市残联鼓励残疾人自谋职业,个体从业,在维护和保障残疾人的合法权益上起到了积极的推动作用。患有小儿麻痹症的袁寒英,在残联工作人员的关心下,努力学习缝纫技术,凭着自己一双灵巧的手,她摆起了缝纫机,为顾客修补和缝制衣物,找准了自己的立足之地,不让自己成为社会的负担。生活也因为她的努力而在逐渐好转中,她现在总是开心地笑对每天的生活,因为她知道,身体有缺陷并不可怕,可怕的是自暴自弃、心灵的扭曲。据介绍,我市各级残联,根据劳动力市场的需求,举办了多类职业培训班,仅2007年,就培训了1338人,安置城镇就业的达1856入。一个以按摩为就业主渠道,以缝纫、擦鞋等其它职业为补充渠道的残疾人就业框架日益完善充实起来。 残疾人由于身体和心理上的多种原因,要想成功就业往往有一定的难度。针对这一问题,我市各级残联组织大力落实优惠政策,积极扶持残疾人就业。家住乐平礼林镇老屋村的胡林崽,是一个永不认输的残疾人。当年,他曾组织村里的十几位残疾人一同开创事业,承包了村里120亩荒山和几十亩水塘,自己动手建起了鸡鸭棚和猪圈,办起了一个养殖场。谁知一场禽流感,让这个凝聚了许多人心血的养殖场濒临倒闭。就在这时,残联工作人员鼓励他们,引导他们积极运用各项优惠政策,要他们学会不放弃、不抛弃,重新让他们树立起了信心。于是,在大家的共同努力下,这个由残疾人自己创办的养殖场已形成了一定的规模,在当地也小有名气。胡林崽一直就有一个很普通的信念:残疾人身可残,但心不能残,只要努力,残疾人也能拥有辽阔的天空和美丽的大海。 在残疾人扶贫解困工作方面,残联通过积极努力,加大对浮梁县、乐平市两个农村残疾人种植业扶贫示范基地进行扶持、帮助的同时,不断增大投入,拓宽渠道,努力使残疾人创业的道路更为平坦些。据悉,我市共有7.65万残疾人,像陈建明、袁寒英、胡林崽这样身残志坚,努力创造自己美好生活的创业残疾人现在越来越多。 下一篇:没有了
|
版权所有:景德镇市残疾人联合会 技术支持:景德镇在线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