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
|
身残志坚创造幸福人生在乐平市乐港镇里汪村,有一对残疾人夫妻,丈夫汪顺金听力障碍,妻子汪美芳左眼失明,但他们勇于克服困难,用勤劳的双手创办了年存栏蛋鸡4万羽现代化养鸡场,实现着他们的创业梦想。 上世纪90年代末,汪顺金夫妻就开始饲养蛋鸡,从1500只蛋鸡饲养起步,后来发展到几千只,这一干就干了20多年。由于鸡场小,条件简陋,且没有现代化的养殖设备,劳动强度大,他们的养鸡场一直没有形成一定的规模。随着饲料及人工成本增长,又遇到鸡蛋市场行情不好,不仅没有利润,甚至造成亏本。 “我们相信只要自己勤劳,一定能够改变命运,像健全人一样过上幸福的生活。”为了生计,夫妻俩便外出打工谋生,因身患残疾,只能做一些没有技术含量的工作,不仅工作环境差,工资也比健全人低了一大截。夫妻俩痛定思痛,商议趁着自己还年轻,有饲养蛋鸡的技术,可以再重新创业。 2015年,汪顺金夫妻决定回乡创业,在镇政府的大力支持下,他们通过银行贷款等方式,多方筹措资金两百万元,在乐港镇鸣山村委会杨家塘一个远离村庄、四面环山的山坳里,建设了3000平方米的三个大型鸡舍,占地近25亩生态养鸡场。他们还引进了笼架、自动投料系统、清粪系统、温控系统、饮水系统以及通风设备。除捡鸡蛋没有实现自动化外,基本实现了自动化。 为了养好蛋鸡,夫妻俩吃住在鸡场,他们分工合作,丈夫负责采购、投料、防疫、跑销售,妻子负责捡拾鸡蛋、包装等。在饲养蛋鸡上他们做到精细化管理,并通过改善饲料营养搭配,不断提高鸡蛋品质。与此同时,高品质的鸡蛋也获得更多客户认可,鸡蛋远销湖南、广东等地,常常供不应求。2022年鸡场盈利近50万元。 勤劳肯干,踏实钻研,汪顺金夫妻通过自己的双手,创造了幸福的生活。致富的同时,他们还不忘乡邻。周围村民有想养鸡的,他毫无保留地传授防疫流程、食料配比等技术,同时鸡场还常年安置当地2名困难户从事捡拾鸡蛋和包装等工作。“我每天工作半天,每月有1600元左右收入。”家住乐平矿务局鸣山煤矿老山村2号的王运琴,丈夫常年患有慢性病,不能从事体力劳动,家庭生活比较困难。2023年初她应聘到汪顺金养鸡场从事捡拾鸡蛋和包装工作,不仅增加了收入,改善了生活条件,而且有时间照顾患病的老伴,她非常感激汪顺金夫妻给了她这份家门口的工作。 “接下来,我们打算继续扩大养殖规模,吸纳更多的农户作为养鸡场的成员,通过养鸡场为农户提供鸡苗、饲料、药品、疫苗、饲养管理、鸡蛋销售等一条龙服务,带动更多的村民参与蛋鸡养殖。”汪顺金夫妻俩表示,他们希望尽最大努力打造具有地方特色的鸡蛋品牌,拓宽群众增收致富渠道,助力乡村振兴。 下一篇:景德镇市残联举办残疾人专场招聘会
|
版权所有:景德镇市残疾人联合会 技术支持:景德镇在线网 |